浙江省工业合作协会

您当前位置:工合历史

中国工合在赣州

2013-07-24

19393月, 艾黎先去香港,通过宋庆龄和香港工合促进会,得到了中国银行的一笔贷款。然后带着一大批材料与几个很有组织能力和财务技能的工作人员,从广州乘火车到达韶 关,然后乘坐汽车经南雄,翻过梅岭山区来到了江西南部的赣州。当时赣州的最高行政长官是蒋介石的长子蒋经国,他刚刚从苏联回来,干劲十足,很想把他所管理 的地方搞成一个可被夸耀的“模范”区。因此他对工业合作运动很热心,还推荐了两个同他一起从苏联回来的同学帮助艾黎一起办工业合作社。组建办事处的工作较 为顺利,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东南工合办事处于1939年初正式成立。办事处设在赣州西津路108号的中华圣公会,第一任主任便是艾黎。这个办事处最初的规模是负责江西、福建、广东、浙江、安徽5省的工合推进工作。 
  从
1939年开始至1940年上半年,仅在赣州一地组建起来的工业合作社就有30多 个,即:机器、造船、印刷、染裱纸、织布、缝纫、钮扣、制革、皮件、制鞋、麻袋、木器、竹器、藤器、篾器、铁铜锡器、染布、毛巾、袜子、雨伞、电镀、酒 精、牙刷、肥皂、砖瓦、碾米、油墨、文具、药棉、纱布等。与此同时,赣南还有赣县、于都、兴国、瑞金、宁都、会昌、南康、上犹、大余、龙南10个县相继建立了200多个工业合作社,有近3000名社员。 为了搞好工合的产品销售和原料采购供应,在赣州成立了工合供销联社。当时,随处可见各合作社门上的三角形工合会徽,门的两侧写着“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的标语。有工合标记的产品充满市场,赣南呈现一派发展战时经济的新景象。从1939年开始生产的主要产品有:钨砂、毛铁、木炭引擎、印刷机、碾米机、成套制革机、文化用纸、木帆船、纺织品、土糖等40多 种。这些产品中,有军用的也有民用,有生活资料也有生产资料,有在当地市场销售的,也有运往外地的。赣州水东机器合作社生产的汽车木炭引擎、印刷机、成套 制革机,包括磨皮机、打紧机、上色机等还销往闽粤地区,是赣州历史上机器生产的起点。在工合的织布、袜子、毛巾、造纸等行业中,进行了生产技术改革,如由 织窄幅土布改为织宽幅细布;造纸由生产土纸改为生产文化用纸;于都的陶瓷,由原来生产粗碗、锛子等发展到生产细瓷产品。药棉、纱布、酒精、油墨等生活用 品,填补了当时赣州市场的空白。毛巾、牙刷、药棉、纱布、军棉大衣等产品陆续运往前线。
  南昌沦陷后,有一批江浙、南昌等地的难民辗转来到赣州,他们中有失业的手工业工人,也有抗日军人的家属。东南办事处首先对他们进行登记,并根据各自的劳动技能帮助他们组织起来。在赣州,安置了900人,办起了织布合作社,组织抗日军人家属办起了草鞋合作社。在兴国,把有劳动技能的抗日伤员组织起来,办了制鞋、缝纫等合作社,这样,不仅安置了闲散人员,同时也使当地社会秩序得到好转,深受民众赞扬。 

  赣南工业合作运动,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产生的。它不但是一个经济运动,而且是一个社会运动,是坚持反侵略民族解放斗争的一支生力军。

 1939年,当工合活动开始不久,江西中共组织就派人到赣南工合工作,还成立了中共东南工合支部。6月,中共赣州市委成立,该支部便归赣州市委领导。1940年夏,又成立了中共东南工合工委。1939年至1940年期间,中共赣西特委和中共赣州市委机关都曾先后设在工合东南办事处里。

 此间,是赣南工合事业蓬勃发展的时期,同时也为赣南中共组织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赣州市委的领导成员很多人在工合中工作,在赣州工合系统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发展了一批党员,先后建立了机器、染织、印刷、皮革、供销联社5个党小组,党员最多时有40多名,其中30多人担任了办事处课、室负责人和县级事务所指导员以及合作社的经理等。他们为办好工合事业埋头苦干,廉洁奉公,密切联系群众,深受社员们的爱戴。